
一張圖掌握文旦最佳品嚐時機
佳原家裡本業養豬,四十多年前父親李勇進為了綠化豬圈週圍環境,開始種植麻豆文旦,基於保護環境與土地的心,採用減藥種植、人工除草,這在四十多前的台灣是多麼前衛且不可思議的想法,旁人不看好的耳語從不間斷,但就在父親李勇進努力堅持之下,不但成功種植出粒粒健康的文旦,甚至成為文旦種苗的培育場,在民國七十年代政府鼓勵農業轉型時期,李勇進先生也不藏私的與各地農友分享種植文旦的技術與經驗,成為推廣台灣文旦種植的推手之一。
九年前,佳原返鄉接手父親文旦園,畢業於中興土壤環境科學的他更是明瞭,土壤與植物互依互賴的相互關係,佳原認為草生栽培不僅能為土壤調節溫度,有利於文旦的生長外,草能給予土壤更多的益生菌,賦予文旦更多養分且能增加風味,所以園裡的大咸豐草、野莧等等植物對於佳原來說永遠不是負擔,而是種植文旦的得力助手,使得果園一片綠意盎然。
採收過後的老欉文旦樹,佳原使用纖維類的有機肥如玉米梗、稻殼、蔗渣為它們好好做月子,並進行修枝洗欉,一方面防治病蟲害另外增加光合作用,梅雨季來臨前也會在葉面噴灑氫氧化鉀與亞磷酸,為這些老欉們打疫苗,提升免疫力好對抗大敵裾腐病,開花期與幼果期不免薊馬與葉蟎的侵襲,佳原嚴守安全用藥原則小心防治,採收前三個月停止用藥,僅噴灑益生菌提升免疫力。
因提早停藥,樹上文旦多少會遭到蟲兒的覬覦而留下咬痕,父親也擔心外觀不好會影響銷量,但佳原有自信的表示:「台灣農業能否進步是在於果物的本質好不好,而不是在於外觀乾淨無瑕,如果我們能將這樣的價值傳遞給消費者,台灣的農業才能持續進步」,佳原的一席話也正說明了<直接跟農夫買>團隊想傳遞給各位好朋友的價值!
兩代傳承的草生栽培減藥種植,四十年的麻豆老欉文旦,由父萌芽由子繼承,值得識貨的您好好品嘗這份四十年為土地為農業發展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