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夏凡玉 圖/直接跟農夫買)
初見黃金果,一頭霧水,搞不清楚它是誰?剖半淺嚐,簡直一吃驚艷!半透明、帶點淺黏汁液的果肉,有如輕盈的果凍,又帶著淡雅清香與黏蜜口感,幾乎找不到任何水果與之比擬。究竟,這金黃色的果實來自何處?
膠質含量超高!黃金果經馴化華麗轉身
黃金果,最早產於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屬於熱帶水果,大約在三十幾年前引進臺灣,主要種植於臺灣的中、南部。然而,黃金果畢竟是外來種,初期引進的果實大小與口感都不盡理想,民眾的接受度低。
屏東黃金果農吳文忠說,早期黃金果的果形小、種子大,可食部位少,加上果膠含量太高,吃完上下嘴唇還會黏住,就連切過的水果刀都得用油先擦去表面膠質,才能洗淨。
儘管如此,十幾年前初嚐黃金果的吳文忠,第一次就被獨特的口感與滋味所吸引!他開始尋找品種,並用有機農法栽種。歷經十幾年,陸續試過十六個品種,終於尋獲心中的理想型,留下四個品種。

吳文忠的有機黃金果園,園內疏落有致,生機盎然。
「黃金果的變異性比其他水果大很多,不同品種的葉子、大小、果形、果皮厚度、果肉粗細度、果肉顏色、甜度……都不同,即使是同樣的品種,遇到不同的天候、土壤、管理者、管理技術也會產生很大的差異。」吳文忠解釋,由於變異性高,繁殖技術就非常重要,臺灣研究單位有很成熟的培育技術,會取不同品種加以改良,經過開花、授粉、交配,產出新的下一代品種。得知有好品種問世,黃金果農就會買回來嫁接到原來的果樹上,一代代繼續繁衍。「如今,全世界最好吃的黃金果就在臺灣!」吳文忠篤定地說。
黃金果的主要產期在每年的七、八、九月,但是夏季高溫,加上常有颱風侵襲,有些農家開始調節黃金果的生長期,例如夏季一長出就立即將果實摘除,不使生長,可使果實的生長期慢慢往後移,將採收期延緩到10月至隔年4月。由於臺灣專業果農的努力,如今,臺灣黃金果幾乎一年四季可見。

黃金果的果皮散發出黃澄澄的美麗色澤,因而得名。
富含果膠與多種營養素,美容又養顏
目前,市面上的黃金果多是汰選過後的優良品質,口感黏度已大幅降低,大約保留原生種10%的黏稠度,仍富含果膠。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新版)》資料顯示,每100克的黃金果含熱量44卡、膳食纖維0.9毫克、鉀99毫克、鈣3毫克、鎂7毫克、磷12毫克、維生素C 4.5毫克……等,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
由於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胃乳動,維生素C可促進膠原蛋白的形成,其他維生素、礦物質與植化素也可抗氧化、調整生理機能,種種美麗優點也讓黃金果擁有「美容水果」的美名。
過往,切開黃金果,果肉接觸空氣後很快產生褐變,如今,經過專業改良,黃色或乳白色的果肉顏色仍能維持,且風味細膩有層次,有些散發荔枝香氣與柿子口感;有些能嚐到鳳梨、釋迦等熱帶水果的香甜;有的吃起來就像將牛奶濃縮過後,產生一種馥郁芳香的焦甜味,也因此成為擄獲饕客味蕾的心頭好。

黃金果可依重量分為小果、中果、大果、特大果、超大果。
達人教你分辨黃金果與牛奶果
不少人有疑問,黃金果與牛奶果是不是一樣的東西?吳文忠解惑,這兩種水果的確都含有膠質、帶有果凍的口感,但是,牛奶果的果實較小,外皮呈綠色或紫色,與黃金果的金黃色外皮完全不同。
切開品嚐,牛奶果的甜度較低,可食部位較少,仔細看牛奶果的剖面,不像黃金果裡面有種子,而是類似蘋果核,因此讓牛奶果有了「星蘋果」的別名。
目前,臺灣種植黃金果的土地面積大約500甲,但是,我們卻很難在市場、超市尋獲?原因就在於黃金果太嬌貴,手一按下去就會凹陷、破壞組織,因此農家多採宅配或與固定通路合作。對於這個充滿挑戰性的水果,吳文忠肯定地說:「所有黃金果農都在追求改良品種與新知,也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水準,這是一條很艱辛的道路,很不容易,但也是我們的驕傲。」
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如今,果中喜見黃金果,滋味香甜黏蜜,要親身嚐過才能體會農友吳文忠一見鍾情的驚嘆!

剖開黃金果,可見半透明、略白的果肉,嚐來輕盈黏蜜,一吃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