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LINE好友,領取3%新朋友援農購物金
馬上領取→

千分之四減碳專案 負碳行動紀錄

產地日記
此頁為永續革命<千分之四減碳專案♥️與蘋果王子漢忠一起將碳種回土裡>的行動落實紀錄:

2024/11/15更新:蜜蘋果分批採收出貨中!今年蘋果產量少瑕疵多,是得來不易的美味


漢忠今年蜜蘋果產量大概只有去年的四分之三,農友猜測應該是因三、四月花開的期間,受到幾波的寒流影響導致花朵無法正常授粉,導致結果量低於往年標準。「沒辦法,只能盡力做到能做到的」漢忠樂觀地說道。已上山快十年的他,從大都市的科技新貴化身為順應天地而做的農人,面對得失的心態早已不同以往。

漢忠正檢視剛採下蘋果的果況和品質


除了春季頻繁的低溫,今年十月、十一月採收期間的多雨,也是漢忠過往很少遇到的狀況。「今年蘋果會比較脆、比較紮實喔,但滋味可能會比去年清爽一些」漢忠表示。被一籃籃蘋果塞滿的包裝室充滿著熟果芬芳,滿溢著豐收的喜悅。採下的蘋果要先經選果機分級分籃,並以人工篩去瑕疵果實,最後再仔細逐箱裝入出貨紙盒中。過程中每顆蘋果會經過三次的人工揀選,確保瑕疵果、損傷果能確實挑除。

剛採下的蘋果,一籃籃的擺放分裝室中等待揀選


接近採收時期的多雨,除了對風味帶來影響,也會增加農友病害防治的挑戰。於6月初就停止使用化學農藥的漢忠,為了幫助果樹克服停藥期間的各種病菌感染,只能頻繁的使用肉桂精油、農皂等友善資材來防治。「今年多雨的氣候讓防治有比較困難,除了耗損更多,也發現果皮會容易有真菌附著而花皮的狀況。」漢忠拿起一顆表皮有淡灰色汙漬的蘋果解釋道。

秋季連續多日的陰雨,讓白色的果袋都因濕氣長出了青苔


先前支持漢忠負碳行動的朋友,農友都已安排在第一批果實採收時優先出貨,以感謝大家對負碳農耕實驗的支持。漢忠今年蜜蘋果因產量較少,預計只能採收到11月下旬。待蘋果樹們陸續採收完畢,且天氣逐漸轉冷、果樹紛紛落葉後,漢忠將開始修剪枝條,並於果園製作堆肥,希望透過堆肥的形式將碳重新儲存回土壤中。

套袋的蜜蘋果一袋袋掛在樹上,等待採收


*購買支持方案中包含蘋果肉桂磅蛋糕的朋友,因甜點工作室夥伴十月份家中臨時有狀況,故預計延後至11/22前為大家寄出,謝謝大家的耐心等待。

2024/9/16更新:在等待蜜蘋果採收前的空檔,著手進行果園生物炭施用評估與規劃


最近漢忠的本土青蘋果金冠、青龍都在陸續採收出貨,接下來還要為十月中下旬採收的蜜蘋果努力進行病蟲害防治,避免甜美果實先被其他昆蟲享用了。每年採收季就是農友最忙碌與快樂的時間,同時也是果樹「卸貨」的時刻!感謝樹兒辛苦孕育果實三百多天,等到採收工作結束後,農友也會趕緊為果樹「坐月子」補充養分,這時候就是我們這次種碳行動、施用堆肥與生物炭的最佳時機!這次的種碳行動使用到的堆肥會以漢忠果園的果樹落葉製作,讓落葉不只「歸根」,還能化為養分與有機質循環再利用。而生物炭則會選用以稻殼、枯枝製成的產品,讓農廢循環再利用。生物炭配合堆肥使用,對農友來說不僅省工,還有機會抓下更多的碳喔!不過到底甚麼是生物炭呢?

漢忠果園的蜜蘋果已結實纍纍


其實生物炭就是由生質物,例如木材、樹葉等有機物質,在高溫且密閉空間中,限制氧氣的狀況下加熱,也就是熱裂解(Pyrolysis)所產生的固態物質,與木「炭」的製作基本上是相同的,兩者的差異主要在於用途。木炭主要作為燃料,而生物炭則常被用來改良土壤,這是因為生物炭可長久保存在土壤中百年甚至達千年。生物炭疏鬆富含微細孔洞的特性,可以保持水份且提供土壤微生物棲息的環境,因此能有效地把植物所需的養分固定在土壤中,維持土壤的肥力,提升作物的生長表現。

不同原料製成的生物炭成品(photo by饗樂纖農)


目前台灣生物炭在農業上的應用尚未普及,<直接跟農夫買>團隊特別諮詢相關領域的專家,要怎麼使用生物炭才能夠發揮最佳效益,讓作物生長的好又可以把碳抓進土裡。在此特別感謝致力於發展農業微生物技術解決農業廢棄物問題的饗樂纖農團隊,與我們大方分享他們目前的研究成果。饗樂纖農的夥伴表示,在使用生物炭前要先進行土壤肥力健檢,再「對症下藥」,因為微鹼性的「生物炭」可以調節土壤酸鹼值並影響土中微生物族群(益菌)的結構和功能,而不同作物對於土壤酸鹼值的需求也不同,因此不管是在使用肥料或是生物炭前,都應該進行健檢,瞭解土地的需求,才能真正補充所需、讓土壤更健康。另外生物炭的建議用量大約是單位面積土壤重量的2%~5%,並且透過「穴施」的方式,把生物炭放進土裡,才能發揮最佳成效。

以「穴施」生物炭的方式於茶園執行生物炭的施用工作(photo by饗樂纖農)


經過這次的諮詢,我們與漢忠對於生物炭總算有更進一步的瞭解,也將著手評估並採購需要的生物炭數量。等到十一月上旬、漢忠蘋果農忙期尾聲,就可以來開始為土壤補充生物炭了!

2024/7/30更新:土壤有機碳檢驗報告出爐囉!漢忠開始為秋冬自製堆肥做準備


六月底採樣的土壤分析報告結果出來了,有機碳的含量為8.85%,漢忠很關心的詢問:「怎麼樣?我的果園土壤好嗎?」雖然僅憑一個監測值無法斷定果園土壤的好壞,但根據政府統計資料,梨山附近地段的果園土壤有機碳濃度約落在1.8%~8.4%間,因此漢忠果園土壤的有機碳濃度表現算是前段班喔!能有如此結果,一定是受惠於漢忠與母親寶李阿姨捨棄除草劑、改以人力除草多年,使的雜草等枝落葉能循環回歸大地、也豐富了果園生態。


雖然影響土壤有機碳濃度的因子很多,也可能因為一場暴雨就讓辛苦培養的有機質流失,但我們會攜手漢忠持續透過行動,努力將碳種回土裡。7月的回訪,團隊開始與漢忠規劃秋季準備製作堆肥的區域,我們預計於秋冬果樹開始落葉、農友開始修剪枝條時,於果園製作堆肥,透過堆肥的形式將碳重新儲存回土壤中。


這次凱米颱風襲台,團隊非常擔心強風豪雨會對漢忠的果園帶來嚴重的危害。但或許是因漢忠已轉做草生栽培多年,堅韌的草根早把土壤緊緊抓住,果園並沒有遇到嚴重坍方或樹木倒塌的情形。但梨山的其他地區可就沒那麼幸運,颱風造成多起土石滑落、路基掏空的災情,也導致梨山聯外道路一度全數中斷。


<直接跟農夫買>與漢忠將在半年後進行下一次的土壤有機碳檢驗。希望透過持續追蹤、累積監測數據,搭配漢忠的負碳農耕行動,觀察果園土壤有機碳的變化,也進一步鼓勵農友逐步將負碳農法施行到整個果園。

2024/6/14更新:漢忠蘋果已停止噴灑農藥,並透過提早套袋進行後續病蟲害防護。


隨著天氣漸漸轉為炎熱,梨山山上的蘋果們已陸續發育、膨大。漢忠於五月底最後一次噴藥後,開始陸續為果實們套袋,希望藉由上蠟的紙袋,預防後續的病蟲害侵擾。漢忠這次以提早停藥+提早套袋的方式,減少對化學農藥的依賴,並進一步守護消費者與環境的健康。


五、六月梅雨季的豐沛雨水,也讓果園的雜草快速生長。蔓生的雜草除了會妨礙日常農務的進行,藤類雜草甚至會攀爬到果樹上阻礙植物行光合作用。為此梨山農友多採用噴灑除草劑的方式來防治,除了非常省事(一年只要噴兩次),也可降低不斷在陡峭山坡爬上爬下除草的危險。

但漢忠自從2015年返鄉梨山與媽媽寶李一同管理果園,就開始以人工砍草取代噴除草劑。漢忠分享自己的觀察:「我覺得啦,草還是要留著蟲才有得吃,不會到果樹上(危害果實)。」對已停用除草劑快十年的漢忠來說,即便很難科學化的探討不使用除草劑對果園的實際助益,但至少果園景緻變的更自然更美麗,也不用擔心過多的化學藥物危害健康。


漢忠在五月底進行了果園的雜草種類調查,目前果園以茜草科的「豬殃殃」最為強勢。豬殃殃是溫帶山區開闊地常見的原生草種,匍匐生長的它,對農務所帶來的困擾不若另一果園常見的爬藤「青牛膽」來的大。

為了進一步強化土壤的儲碳能力,<直接跟農夫買>計畫與漢忠在今年試種農業改良場推薦的草種「苕子」。身為豆科植物的苕子,除了生長速度快、地表覆蓋能力佳,豆科的它因根部與根瘤菌共生,更可以「固氮」、增加土壤含氮量,讓農友進一步減少化學肥料的施用。

因苕子喜歡冷涼的氣候,我們與漢忠計畫於秋季播種,實驗苕子對果園可帶來的實際助益。感謝漢忠在面對大多農友都欲除之而後快的「雜草」時,願意正面的態度面對,並透過行動來促進農耕能對環境帶來的正影響,一起朝減碳、負碳的永續目標前進。

*關於土壤有機碳監測:漢忠原定於二月底進行土壤有機質檢驗,但首次送檢農友尚未熟悉相關流程,過程歷經多次溝通確認,並重新採樣送驗,目前最終檢驗結果預計於七月上旬出爐。為有效追蹤持續行動下的有機碳變化情形,農友將固定每半年送驗一次、並持續落實各項負碳行動。

2024/4/11更新:漢忠已開始落實施用農藥支數減半行動


春暖花開,梨山山上的蘋果果樹正紛紛開起粉白色的花朵兒,好是美麗,但此時的果農可不得閒,已開始著手準備為果樹們噴藥、預防雨期帶來的病蟲害。


春夏多雨的台灣氣候,潮濕炎熱的環境成為適合真菌、細菌生長的溫床。漢忠為了確保今年的收成,也必須在花期噴灑殺菌劑,先為花朵「淨身」,避免在授粉、結果的過程有病菌跑入,輕則造成果實果核黑心,重則會導致果實畸形、落果,無果可採。

山上的果農們為了有效防治病蟲害,通常會將5~10支農藥混合使用。今年漢忠為了嘗試更友善環境的負碳農耕,將過往慣用的5~6支藥物減為3支,分別是殺菌劑待克利、依普同,和殺蟲劑第滅寧。漢忠表示:「雖然藥行都建議多支藥混用、效果比較好,但我希望改變作法,不要再用那麼多藥。」


漢忠從3月中旬開始為蘋果樹施藥,一個月約噴2~3次,預計持續噴到6月初、比過往提早一個月就停藥。不使用農藥後,漢忠將改用非化學的肉桂精油、農皂等友善資材,為果樹作採收前的最後防護。農友與我們分享他的難處:「蘋果要不用藥很難欸,我想先做看看縮短時間和支數,希望今年量和品質能不受影響。」

謝謝漢忠願意嘗試逐步降低化學農藥的施用,以實際行動來降低農耕對當地生態的影響、減少糧食生產過程的碳排放,一起朝減碳、負碳的永續目標前進。